山友户外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314|回复: 6

西京古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31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京古道
2005-09-22

久闻广东南雄县梅岭脚下有一条梅关大道,系唐玄宗时曲江贤相张九龄奉诏开凿,而不知乳源另有西京大道,且西京古道的存在比梅关大道还早了690年。一条至西安,一条则过梅岭溯赣江过长江沿运河直达中原,揭示了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从西北高原向中原迁移。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为博杨贵妃欢心,不惜以快马接力运送新鲜荔枝至西京长安。然而喜欢吃荔枝的又岂独杨贵妃一人,那个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刘彻亦爱吃此物。汉武帝平定南越后,下令从广东移来荔枝100株,专在长安城外修建一座富丽堂皇的扶荔宫以植之,可是因气候土壤不宜无一生长,武帝大怒,诛杀了数十名守史。于是,岭南各地每年定期向朝廷进贡,当时南北无通道,只能由今福建省闽侯县浮海而上,然而海上风高浪急,经常发生翻船沉船事故。公元26年,朝廷决定开凿一条南北通道,由今日的英德经曲江、乳源、乐昌直达湖南省的临武县,计程160多公里,其中在乳源境内为90多公里。距今1800多年的岭南大地,原始森林覆盖,犀牛野象出没,路途除“层山叠嶂,若登梯然”之外,古道所经地势高低悬殊,相隔数十里内气候截然不同,然而穿山越岭都铺上一米多宽的大麻石,修造工程的艰巨可想而知。此后,向朝廷进贡荔枝等鲜果的驿马,日夜不停地从这条古道北上传送,因路途遥远而又崎岖险阻,路途中还有恶虫猛兽出没,许多人马或因疲劳致病或遭毒虫毒害而亡。至东汉15年(公元103年),湖南临武县出了个开明县令,他冒死上奏朝廷,求朝廷免掉岭南荔枝、龙眼等鲜果朝贡,谏明“此二物升殿,未必延年益寿”,朝廷恩准。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西京古道经历朝历代的修缮,便成了当时传递信息和运送货物的“高速路”了。

而今西京古道大部都已湮没,乳源境内只剩下各为2.5公里的二段。我走的是猴子岭的一段古道,这段位于红云镇和大桥镇之间的古道,如蛇一般盘旋在荒山野岭之中,它全用石块、条石砌成,宽仅1米多,拾级而上,看见有些石板上的踩踏凹印清淅可见,而且磨损很深,那是马蹄不断踩踏留下的印记……

想当年唐大诗人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他途经京西古道乳源段时风雪弥天,前路茫茫!当地人民景仰这位“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好官吏,纪念他的遗迹如今随处可见,比如“心韩亭”———心向往之、“仰止亭”———高山仰止,还有韩文公衣冠石冢、韩文公祠等。

在仰止亭边徘徊,当地人说了个“自古正邪同冰炭”的故事。唐朝咸亨二年,唐高崇废掉身为朝廷高官、行迹不检的武则天家族人武敏之的武姓,恢复其原有的贺兰氏,剥夺一切官爵流放岭南的雷州,他途经乳源县京西古道,过惯锦衣玉食的武敏之怎经得起如此折磨,奄奄一息的他在到达曲江县时,被押送的士卒用马缰勒死,尸体弃放路旁。

西京古道被人们遗忘了,一段历史也随之消失,而这一切是本应该被记住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1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西京古道

“西京古道”是一条什么道路,它有哪些历史遗存?带着种种疑问,连日来,我们一行5人在乳源县政府和红云镇政府两位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上了这条千年古道。 

  道上留存古时的马蹄印

  “西京古道”在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通过。“西京”是指东汉、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今陕西西安市,“西京古道”就是古时上京城的道路。

  我们走的是叫做猴子岭的一段古道,当地人称作猴子额,就是说这段路的地形山势像猴子的额头,突兀险峻。这段位于乳源县红云镇和大桥镇之间现遗存仅2.5公里的古道,完全用石块、条石砌成,宽仅1米多,两边是荒草,如蛇一般盘旋在荒山野岭之中。拾级而上,就和走在乡间小路上的感觉差不多。有些石板上有明显的踩踏凹印,而且磨损很深,工作人员说那是马蹄印。

  据介绍,像这样保留比较完整的“西京古道”乳源县还有梯云岭的一段,也有2.5公里。由于山势陡峭,没多久,我们都已经大汗淋漓,走走停停。坐下来休息时仔细想来,眼前这样一条不起眼的小路,就是古人上京城时走的路,现在看这条路,在古时却也可以称得上是“高等级”公路了,犹如“高速路”一般。古时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传递信息主要靠驿站,“西京古道”也就是当时传递信息和运送货品的“高速路”。

  如果当年为杨贵妃送去新鲜荔枝的快马就是奔跑在这条路上的话,日夜兼行的“八百里”快报,也就是一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到达西京长安了。可以想象,在那种不顾人困马乏,日夜兼程,一站接一站如同接力赛般的奔跑中,将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路途遥远,山势险峻崎岖,途中又有恶虫猛兽出没,或因人困马乏,或因疾病,或因毒虫侵害而人畜两亡?原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著名诗句的背后竟有这样的艰辛。

  韩愈曾两次途经西京古道      

  拾级而上,我们到达了一座古凉亭——心韩亭。据史料记载,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两次经过“西京古道”到达岭南,其中最后一次被贬到潮州做刺史,后人曾慕贤建亭供人凭吊,因此有“心韩亭”。

  这个凉亭不像常见于名山胜地或者花园别墅里那种有顶无墙的风景亭,它更像是间遮风避雨的房子,一个驿站。凉亭跨在古道上,墙壁用大石砌成,拱型门上方书写“心韩亭”三个大字。亭内空间有几十平方米,有石凳排列两边,进亭后爽气迎人,清风拂面,使人心旷神怡。凉亭的外部造型也十分美观,建筑坚固,能耐大自然恶劣气候的风摧雪压。

  据建亭碑记载:西京古道是古时乳源的交通要道,无论昼夜寒暑,往来行者不绝于路,且路途之中无歇息之所。明清之际,各地乡民纷纷在古道沿途修建凉亭,几乎达到五里一亭,十里一驿,行人自此“风雨骤来有所避,炎热汗下可纳凉”。此外乡人还在凉亭烧煮茶水,供路人解渴,心韩亭尚存有“施茶”碑。相传苏东坡被贬也经过“西京古道”。

  古道上的“观澜书院”

  “西京古道”作为一条不乏文人墨客的重要的历史通道,不仅仅遗留着古代建筑、交通、经济贸易等丰富的历史内容,还有丰富的书院文化在推动着当时沿途的文化教育。

  据介绍,清乾隆年间,仅大桥村就建有三间书院。这三间书院的名字叫“石溪书院”、“步蝉书院”、“观澜书院”。至今保存完好的有“观澜书院”。

  “观澜书院”在大桥镇,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距今212年。书院坐落在大桥河畔,据说当时正前方的河水后浪推前浪,波澜起伏,滚滚向前,故取名“观澜”。书院建筑共分四进:一进拱秀门,二进观澜门,三进名德堂,四进资深堂。还有三个天井,建筑布局为四进式院落,砖木结构的悬山顶两层楼房。廊楼柱均用艺术木雕雕刻。门楣上方的“观澜书院”木匾,立于清乾隆五十八年,楷书金黄色,笔力雄浑凝重。整个建筑美观大方,具有较高的建筑技艺,是明显的客家建筑风格。

  听当地人说,当时的大桥有数百户人家,人文蔚起,书风浓郁,因此人才辈出。据说到民国初年,监生、国学生、贡生共计有150多人,七品以上的官员有数十人。

西京古道”有相当高的文化品位和文化价值。因此,当地政府着手保护和挖掘“西京古道”的文化遗产,客家文化的这一份丰富并且十分珍贵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   

  相关资讯

  西京古道陈列馆:乳源县红云镇内,从广州沿京珠高速公路北行在大桥出口下转左再沿公路前行9公里。

  西京古道:自驾车从广州沿京珠高速公路北行大桥出口下,转左,再沿公路前行四五公里,从高速公路底部穿过隧道即到。一般去红云先到韶关,由韶关到乳源县城再转车去红云镇,每天两班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1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西京古道

线路图
发表于 2006-1-10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西京古道

回头找时间把图片和资料整理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0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回复: 西京古道

西莉亚岛 wrote:
回头找时间把图片和资料整理出来。


自己开个贴
发表于 2006-1-10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西京古道

闲情趣致,什么时候组组??;)
发表于 2006-1-11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西京古道

江南风情游的又一去处: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山友户外网

GMT+8, 2024-12-22 16:08 , Processed in 0.53682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