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友户外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74|回复: 3

广东千米山峰-------风吹蝴蝶穿越登顶线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23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enter]风吹蝴蝶穿越登顶线路  <BR> by:  独啸山林  [/center]  <BR>  <BR> 位置  <BR>   风吹蝴蝶是九连山脉的一座山峰,位于河源市连平、和平交界处,接近粤赣边界。(见地图)  <BR>   从连平一侧登顶,线路清楚,顶峰离G105线直线距离才5公里。而如果从和平出发,从县城到热水镇再到山脚下,约有20—30公里的乡镇道路。因此我们这次是从连平一侧出发登顶。  <BR>  <BR>   行进线路  <BR>   深圳出发,深惠高速——惠河高速,在泰美下高速转G205线,到杨村(十二岭,有立交桥)直行,沿S244线途经龙门县城,到新丰县城转入G105线北行,经过连平县城继续北上。  <BR>   经G105线入粤第一镇上坪镇继续北行约7公里,到达“雷打石”地段(公路里程碑:G105—2311KM,注意:里程碑是在公路的西侧,即北上的对侧),有乡村公路折向东南(无路牌),可勉强通行中巴,前行约3公里有村落曰古凹,再行约700米,在一棵非常大的大树旁是三岔路。路的右向通往三角湖村,左向通往风吹蝴蝶山脚。  <BR>  <BR>   行程  <BR>   到三角湖村后,我们兵分三路:一路我带队到山脚下侦察线路,访问村野父老;一路到小学商量露营场地,一路到就近的农家订做农家饭。  <BR>   当天我们在三角湖村的电站(也是学校)门前空地露营、吃农家饭。根据第二天登顶测定的数据,三角湖村离风吹蝴蝶顶峰只有近1000米的直线距离,村子的海拔高度是420米,因此此次登顶,相对高度只有800多米。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一带是看不到风吹蝴蝶的顶峰的。  <BR>  <BR>   村边有一古屋已荒废,3层高楼房,屋面已荡然无存,而墙体仍非常坚固。走近观看,里面荒草凄凄,只有高大坚固的屋子,长满青苔石阶地面,在无言地讲述它的历史。看到墙体、枪眼上的隐隐弹痕,仿佛耳边响起阵阵枪声,眼前浮现“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当年鏖战急、弹洞村前壁”的场景,这里是当年红军影响的地区,解放前则是粤赣湘纵队活跃的战场。这一带连绵青山,就是当年毛委员带领红军走过的地方。“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抚摩着斑驳的石灰墙,使你知道什么叫做岁月沧桑。问之村中长老,无人知晓此屋的确切年代,都说有3、4百年的历史。根据我老家的古屋(也是客家围屋)的历史,我相信此屋应该有这样的年代。  <BR>  <BR>   第二天,我们从三角湖村沿大路走向风吹蝴蝶的山下,出发时间为6:56。行进到达1.5公里外有一个“金竹坑电站”。继续前行约100米有一岔路,左是只有几十米的断头路,右是通往养蜂人家的大路(岔路边的树枝上绑有红布条)。在海拔550米的养蜂人家,大路已尽,转入登山小路(显眼处树枝上绑有红布条),时间为7:36。  <BR>   登山小路是铺满落叶的小径,开始是坡度20—40度左右缓缓上升,沿溪流走,一路林木遮天蔽日,无日晒之苦,有泉水补充。由于树林茂密,GPS接收信号不好,有时候是无信号,有时候只能是二维定位而没有高度。大约在900米的时候离开溪流线路,这段的山路旁曾经有当地山民种养香菇,现在废弃的木头横七竖八,均已发朽。而这段路也开始陡峭起来,基本都是40—60度的山坡,并有许多碎石容易松动滚落,队伍行进必须非常注意。但这段直到海拔1140米,还一直是在阔叶林中间穿行,林荫下杂树、荆棘不多,小路时隐时现,无须开路,也无日晒。  <BR>   上升到1140米以上,阔叶林消失,变成灌木丛,也有时隐时现的小路。10:46,我们登上顶峰,GPS显示:北纬24度30.328,东经114度42.042,高度1272米(有时候显示1273—1274米,呵,还挺准的呢)。  <BR>  <BR>   广东一般的高山,随海拔升高带来小气候的变化,植物呈现垂直分布。往往在山顶以下200米是高山草地、灌木丛。风吹蝴蝶和其他山峰有不同,山顶200米上下是灌木丛,几乎没有高山草地,生长着杜鹃等灌木,以及荷树、杨梅这些乔木,但由于生长在这么高的地方,长势不好,并不如山腰山下处长得茂盛。  <BR>  <BR>   粤北的空气比珠三角好多了,夏季的空气质量比秋冬好多了,笼罩在低空的阴霾由于雷电的作用而消失。登高四望,蓝天如洗,白云飘飘。  <BR>   展开地图,对比周围的山峰,正西方24公里外云遮雾绕的是河源市第一高峰,1430米的黄牛石,偏西北17.5公里外是1149米的鸡啼石,正北约14公里外隐隐可见山势陡峭但并不高耸的则是江西边界的小武当山,南偏西11公里的则是1249米的寒山(以前风吹蝴蝶版成员登此山时,可能因地图的原因表述得不准确),东望是14公里外的1077米的铁心嶂。山峰间山脉纵横,大地一片苍翠,远山如黛,小平原、谷地、村庄散布其间,105国道如丝带飘向远方。  <BR>  <BR>   风吹蝴蝶山峰,和平一侧的山势比连平的较为平缓。甚至牛群可以登上1200多米的顶峰放牧,山顶可见到不少干牛粪。据说和平一侧的村落,牛群每当农闲便放牧到山上,在“头牛”带领下自己寻找平坦而草茂的地方吃草,歇息(呵,也许还有游戏呢)。待到长得膘肥体壮,山下的农民便上山带它们下山役使,年年如是。牛群既不会走失,也没有猛兽捕食,难于防范的人间两脚兽也没有在这里出没,好一派原始太平景象。  <BR>   关于牛群野外放养,我此前也听说过。比如在河源市东源县曾田镇有一处山间盆地,水草丰美。周围三面环山,只有一处出口。农闲时节,当地村民将牛赶到这,用荆棘竹木封住出口,牛群在此放养,自得其乐。然而,在千米的山上这样放养牛群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同时,这也可以说明和平一侧的山势应该是没那么陡的。  <BR>  <BR>   在山顶上树起一枝竹杆,上扎红布条为标志,拍照留念后,我们便下山了。中间在一处相对平坦而有瀑布的地方FB,然后继续下撤,14:42下撤到村庄,然后到村边的小溪泡水,买蜂蜜、水果。启程返回。  <BR>   从三角湖村到山顶,直线距离1000米,穿越登顶线路全长13.2公里,由于有相当多的地段没有GPS信号,肯定是大大超出这一里程。  <BR>   整个线路行程大部分在林荫小路行走,地下铺满落叶,此山岩石是破碎的页岩,非常松散,行走时必须注意浮石滚落,还要注意防止踩上松动不平的石头扭伤。不能快速行进。同时由于岩石是页岩,溪流的石块很松碎,也没有大块的石头堆叠,因此如果溯溪会非常困难。  <BR>  <BR>   综观此山,应该说林子非常原始。林荫遮天蔽日,长着许多两人不能合抱的大树,有的倒在地下已经朽烂,地下铺满落叶,也无塑料袋、瓶这些“现代文明”的踪迹。而且,这条线路难度由于相对高度不高,森林下面杂树灌木荆棘少,通过容易,难度并不大,应该评为标准级。  <BR>  <BR>   内莞风光  <BR>   在连平城沿G105线北上12公里,离公路东侧1公里的地方,是连绵几公里的石灰岩山体,山势陡峭、清秀。山下,一条小河缓缓地流淌着,河岸上古树参天,芳草萋萋,三三两两的鸭子在悠闲地觅食,牛儿甩着尾巴在吃草,牧童则坐在横生伸出水面的树干上,脚丫子拍打着河水,或者干脆就在水中嬉戏。四周三五农家散布其中,炊烟袅袅。荷锄的村夫,浣衣的村妇,纳凉的长者,游戏的顽童,和远山近水绿树,共同构成一派田园风光。这就是河源市著名的一景,有小漓江之称的内莞风光。  <BR>  <BR>   圣迹苍岩  <BR>   由内莞河边再往内,石灰岩山地中间散布着片片葡萄园。沿指路标牌前行约2公里,是溶洞景点“圣迹苍岩”。门票为20元/人,团体8折。  <BR>  <BR>   田心廊桥  <BR>   我们入住三角湖村后,村中闻有此事,咸来问讯。我则向村中长老问风土民俗。据介绍:在此地往西北十余公里处田心村,有一座特别的桥,名则不详。桥仅长两丈,然皆用木头制作,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不施一钉,凿榫而接。在多雨的南方历百余年而不朽。我闻之也感奇怪。盖因我在河源生活了三十多年,尚未听闻当地有此种风格的建筑,问之父老,该镇几乎全属谢姓,间有杂姓,没有少数族裔。怎么会有这种风格的桥梁?也是惜乎时间不多,未曾一探乾坤。  <BR>  <BR>   上坪水蜜桃  <BR>   水蜜桃是上坪的特产。当地连片种有万亩水蜜桃,春天花开漫山如霞,夏末硕果累累。据介绍:7、8月是上坪水蜜桃大量上市的时节,上坪出产的蜜桃果大形美,肉质脆嫩,清甜爽口,是不可多得的水果精品,其质地远远优于其他同类产品,如果此时去风吹蝴蝶,就可以饱餐一顿水蜜桃了。http://www.southcn.com/news/dishi/heyuan/tp/200407120544.htm  <BR>  <BR>   连平粉条  <BR>   连平粉条是当地的一大特色美食,到连平吃饭,不能不点这道菜。  <BR>   连平为山区,旱地占有相当的耕地面积,适宜种经济作物,因此当地有种红薯的习俗。红薯收获后进行深加工,取其淀粉制作粉条,这一做法在连平也有相当长的历史。据介绍,做红薯粉条全为手工制作:将红薯在擂钵中捣烂,然后在缸中“漂洗”,红薯的淀粉“洗”入水中,剩下的渣用来喂猪。红薯淀粉在缸中沉淀后,舀去表面的清水,将浓浓的浆置浅而平坦的容器中蒸(如同蒸“河粉”及早餐的蒸“肠粉”)。蒸熟后取出,用刀划成条状,再置竹竿上晾晒干燥,使之耐储藏,为成品。  <BR>   食用时,将干燥的粉条置水中浸泡,吸透水柔软后,放锅中先炒,然后加鸡汤、切丝的香菇、鱿鱼和鸡杂置入同煮,最后撒以葱花,起锅。  <BR>   在连平农村,做红白好事摆宴席时,上的第一道菜就是粉条。此菜特点是粉条软而不烂,滑且爽口,香味浓郁。  <BR>  <BR>   岩石和岩洞  <BR>   在回程中,坐我们顺风车的乡村女教师介绍:此山有很深的岩洞,分上下两层。听闻此言,汽车已经走了十多公里远了,大家都大呼可惜,因下山后本来还有很多时间泡水,完全可以去探探的。此次没有去成,只好留下一个遗憾,要解开谜底,留待以后再去探讨了。  <BR>   也是由此,我更注意观察了此山四周的地质情况(3天后,我随单位FB游再次坐车经过这里,也有机会再次观察四周)。据我观察,这一带地质岩石构造很复杂。  <BR>   风吹蝴蝶山峰往南10多公里的内莞,是石灰岩(额斯特)地貌,往西北10公里也有小片外露的石灰岩,正北12公里是沙砾岩的“小武当”(丹霞地貌),本身此山是页岩,并且周围除了上面提及的,大部分地方都是页岩或者石英砂岩,见图。  <BR>   虽然石灰岩、沙砾岩、页岩都是水成岩,但石灰岩是海水中生成的,沙砾岩、页岩是陆地中流水作用生成的。沙砾岩是流水冲刷搬运距离较短的地方生成的,其余依次是石英砂、岩页岩,是流水运动较远的地方形成的。这里的各类岩石混杂。呵,学识浅,难解释啊。是不同地质年代的?  <BR>   按常识,只有易溶于水的石灰岩才有较深的溶洞,有或者曾经有地下暗河的地方才有很深的溶洞,比如桂林地区;可以但较难溶于水的沙砾岩也可以有浅浅的岩洞(胶结沙、砾石的是钙质,稍溶于水),比如河源市近郊的石峡“麻风洞”,武夷山的“晒布岩”也有一条条溶蚀的浅沟。此外岩洞还有海蚀洞,但其成因完全不同,是海浪拍击花岗石,使其中的节理崩裂坍塌形成,并且只见于海岸或者古海岸。就我所知,页岩是没有的溶洞的,更不可能有很深的溶洞,而破碎的页岩更是没有的。在工程中比如修筑铁路、公路隧道,遇上破碎的页岩是非常头疼的事呐。此山是破碎的页岩构成,怎么会有很深的山洞?      <BR>  <BR>   附:江西龙南小武当。  <BR>   上坪沿G105国道再上行十多公里,便来到江西龙南小武当山。此山由沙砾岩构成,危崖峭壁耸立,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山体比高约200余米,部分修有游览栈道。此山范围不大,风景一般。
 楼主| 发表于 2005-5-23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风吹蝴蝶穿越登顶线路

风吹蝴蝶位置
 楼主| 发表于 2005-7-13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广东千米山峰-------风吹蝴蝶穿越登顶线路

[center]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BR> ——风吹蝴蝶组连平纪行[/center]   <BR>  <BR> &nbsp;&nbsp;&nbsp;2004年07月09日周五晚,我和同事阿都从葵涌出发,方木从蛇口出发,赶往体育馆和昆仑、天马集合,一行五人八点出发,向着目的地一路狂奔:河源市连平县黄牛石。足足花费了两个小时在赶往体育馆的路上。最最郁闷的是,在一个小时后,居然又把我们拉回公司附近的深惠高速公路上,真是欲哭无泪呀。现在你知道我为什么动不动学老驴潜水了吧,没办法,乡下呀。  <BR> &nbsp;&nbsp;&nbsp;&nbsp;20:00离开体育馆,从梅林上机荷高速,接深惠-惠河高速至河源市,再奔连平而去,坐车向来是我的强项,三个多钟也没怎么觉得累,23:30左右到达连平县城,FB毕入住某私家旅馆一夜无话。  <BR>  <BR> “黄牛石”黄了 <BR>  <BR> &nbsp;&nbsp;&nbsp;&nbsp;黄牛石,号称“粤北第一峰”,位于赣粤边界,为九连山脉主峰。据说该主峰有一巨石,形似黄牛,头枕在江西,身躯在广东,“黄牛石峰”因此而得名。北属江西龙南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南属广东省连平县黄牛石旅游风景区(开发中)。  <BR> &nbsp;&nbsp;&nbsp;&nbsp;地图上显示从连平县城(元善镇)北上至黄牛石锅洞,约30公里山路。  <BR> &nbsp;&nbsp;&nbsp;&nbsp;10日早7:30,我们兴致盎然地驱车赶往黄牛石的路上。  <BR> 车驶在群峰间,我们尽情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途经虾(下)坑水库,不经意邂逅一汪翠绿色的湖面,引来大家惊呼一片,但前路漫漫,无心停留。天气有点小脾气,半是阴云半是晴,我们追着看那阳光将山头分割成一副副墨绿,浅绿的画。但很快的,大家关注的就不是风景了。  <BR> &nbsp;&nbsp;&nbsp;&nbsp;路,从水泥路开始,到石子路、黄土路,还掺杂烂泥路,还加上不久前的一场大雨带来的山体滑坡,大面积的塌方……越来越难行了,大家一会上车,一会下车,昆仑领着他的坐骑左冲右突,终于停止在一个超级塌陷坑前:只见二台推土机,三台挖土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据说下周四才能恢复,至此我们的黄牛石探路之旅提前结束。  <BR> &nbsp;&nbsp;&nbsp;&nbsp;于是乎:黄牛石之行黄了。  <BR>  <BR> 拟上西山觅瀑布 <BR>  <BR> &nbsp;&nbsp;&nbsp;&nbsp;朝着远方云雾中若隐若现的黄牛石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拍了张照片原路返回(昆仑,上PP)。四个小时就在这一来一回中消磨了,为了交差,只好随便抓拍了一小山头,拟发稿为:登顶留影,至于什么顶我不知,你也不许问,作神秘状好了。  <BR> &nbsp;&nbsp;&nbsp;&nbsp;地图册上介绍连平县内千米以上的山峰有78座,还愁没山爬不成?连平县有个西山,又耳闻西山瀑布美得不得了,天马早上看到她的那一眼开始,就和她一见钟情了,就是它了。  <BR> &nbsp;&nbsp;&nbsp;&nbsp;远眺去,西山顶上有个电视发射台,可惜一走近,目标就丢失了。  <BR> &nbsp;&nbsp;&nbsp;&nbsp;昆仑一路狂飙,更因在山路上转得晕晕乎不知所以然,等回过神来一看,西山已经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BR> &nbsp;&nbsp;&nbsp;&nbsp;“好驴不走回头路”,天马语录。当然前提就在于眼前有两座看上去更具诱惑力的山,但不知哪座是地图上标注的是“石牙头”呢?  <BR>  <BR> 登顶石牙头 <BR>  <BR> &nbsp;&nbsp;&nbsp;&nbsp;运气真好,遇到老乡,名郑师傅,是当地的护林主任,遇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和儿子一起附近巡山,石牙头正在他的管辖范围内,听我们说明来意,就告知我们山上有很多岔路,也不知是郑师傅人好,还是被昆仑花言巧语哄骗得居然要带我们上山。  <BR> &nbsp;&nbsp;&nbsp;&nbsp;在长达四个小时后的失望后,碰上此等好事,能不喜出望外么?  <BR> &nbsp;&nbsp;&nbsp;&nbsp;在海拔670余米处进山了,岔路果然多,我方向感差,向来不怎么识路,以下左转、右转只是行文之需要,如要参考么,还请三思而后行,呵。  <BR> &nbsp;&nbsp;&nbsp;&nbsp;进山沿着土路行约十来分钟,遇岔路向左行,进入丛林,阳光被过滤在树林之外,避免烤乳猪之苦。再行,再左转,听小溪闻讯而来唱起歌儿:欢迎你,欢迎你。小溪的歌声伴随着约半个小时的路程,中间偶有瀑布声声,令人心神一动。  <BR> &nbsp;&nbsp;&nbsp;&nbsp;曲径、树林、落叶、小溪,瀑布,这一切是不是太美,令我不忍前行?不到900米,我的腿就不听使唤,如老妪一般,颤颤悠悠,无力再迈开半步。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枕着包包,不想起来。天马 收队有事可做了,急呼“昆仑,莉娜走不动了”。  <BR> &nbsp;&nbsp;&nbsp;&nbsp;想来真是惭愧,曾几何时,也被人称之谓猛驴。  <BR> &nbsp;&nbsp;&nbsp;&nbsp;半年新,半年猛,半年闲逛,半年潜水,入磨房快两年了,居然又成菜驴了,比起阿都头一次拉磨表现还差,真是不甘心呀。  <BR> &nbsp;&nbsp;&nbsp;&nbsp;为了不耽搁大家,只有埋着头,咬着牙,再往上几步。终于看到昆仑他们停下在等我们。大家嚷嚷要帮我减负,将苹果给了昆仑,水给了阿都,正分得不亦乐乎,郑师傅自告奋勇将包包接过去了。  <BR> &nbsp;&nbsp;&nbsp;&nbsp;继续走,肚饿,空手徒步的我,可不敢再叫饿喊累了,怕挨扁,走在同学们中间,走呀走。  <BR> &nbsp;&nbsp;&nbsp;&nbsp;约970m,又见小溪的踪影,不过是娇小得可怜。在小溪边休息,在蚊虫漫舞中FB。后遗症:迄今为止,满脸红疙瘩,不知是蚊虫叮咬的后遗症,还是过敏?小溪处正是岔路处,向右。  <BR> &nbsp;&nbsp;&nbsp;&nbsp;印象之中,之前的岔路都是向左。天马哪里去了?问他。  <BR> &nbsp;&nbsp;&nbsp;&nbsp;FB毕再往前行。约1100m左右时,从密林中走出,再往上走,树木明显不同,间或有草甸,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高山草甸和高山灌木?向右看去,一坐很有特点的山峰,由两个峰头组成,尖的在前,圆的在后。圆的那个,请允许我含蓄地说,像PP。  <BR> &nbsp;&nbsp;&nbsp;&nbsp;走到这里,郑师傅说再往上基本上没有岔路了,指了指山头,挥挥手和大伙儿告别了。  <BR> &nbsp;&nbsp;&nbsp;&nbsp;大家伙在充分地讨论了正在进行中的这座山峰和眼前见到的这座山峰哪座高后,得到结论:我们这座是比较高的,就继续开拔了。  <BR> &nbsp;&nbsp;&nbsp;&nbsp;论证过程如下:  <BR> &nbsp;&nbsp;&nbsp;&nbsp;天马说:通常人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毛病,因此不能被自身思维假象迷惑;然后昆仑再佐以过往之失改案例让大家心服口服,一致举手通过。  <BR> &nbsp;&nbsp;&nbsp;&nbsp;既然没岔路,三头猛驴一下子就跑得前头了。我和阿都在后面一步步地挨。背包再一次回到身上,可能是体能在恢复,也可能山顶在望的力量,已经将它不放在心上了。和阿都边走边聊,时不时停下来喘口气再走,看到那几位在草丛里时隐时现,在石头上窜上窜下,不敢太拖后腿。  <BR> &nbsp;&nbsp;&nbsp;&nbsp;距登顶不足100m时,抽筋了。抽筋之前只是觉得小腿僵硬,想停下揉揉,心里想着,脚也没闲着,结果一拖,就一步也不能走了。好在随地都是大石头,一屁股坐下,大呼小叫地,阿都对着我的腿又敲又打,好容易才缓过来。事后诸葛亮地说:宁可主动休息,也不要被动休息。  <BR> &nbsp;&nbsp;&nbsp;&nbsp;走,走一步,算一步。为了省力,能四脚着地的,坚决不用两脚;有牢靠树木的,能借力时就借力;想休息时就休息,哪怕时间很短。就这样,在天马、昆仑、方木登顶后,我和阿都也总算上来了。  <BR> &nbsp;&nbsp;&nbsp;&nbsp;坐在山顶上,遥望西山。据郑师傅休息时介绍,石牙头是这一带山脉的最高峰1283m,选址拟建电视发射台,由于上方是个航空路线,发射台这才改建西山。每隔一段时间就有飞机从山顶上轰鸣而过,看来不假。对讲机里还能接收到别的信号,为免滋事,对讲机就此关掉了。大家在山顶边吃荔枝,边谈笑风生,山崖下有丛野百合花静静地开放。  <BR> &nbsp;&nbsp;&nbsp;&nbsp;山的这边是密密的丛林,那边是怪石嶙峋,山顶是一块块的大巨石密密地列成排,感“石牙头”之名符其实,叹造物主之神奇,正左顾右盼间,昆仑指着山那边:不好,有雨,大家快收拾。说时迟,那时快,不等收拾完,雨来了,大家手忙脚乱地掏雨具,我们还没有忙完,风一吹,乌云一过雨停了。于是乎,大家下石崖,穿丛林,慌慌张张逃去也,路上遇到黄牛一家五口在千米之高的草甸上吃草,遇人不惊慌,安祥得很。  <BR> &nbsp;&nbsp;&nbsp;&nbsp;抽筋,还是抽筋,我的颜面都被这不争气的腿丢光了。  <BR>  <BR> 山脚泡潭水 <BR>  <BR> &nbsp;&nbsp;&nbsp;&nbsp;你还记得我们途经的小溪和瀑布吗?记性差如我没忘记,大家肯定都没忘记。有瀑布的地方就有潭水,菜驴如我都知道,肯定大家都知道。  <BR> &nbsp;&nbsp;&nbsp;&nbsp;归途中,昆仑在瀑布旁边等我们:天马、阿都和我,方木下得猛,叫也没人应。大家尝试着从瀑布上方去寻找潭水,由于不愿带上已经收起的手套,因此,我手上多了一道口子。再往后,没办法在荆棘中再向前,只好原路折回来。  <BR> &nbsp;&nbsp;&nbsp;&nbsp;再跟随着溪流往下走,下山最快的方木已经找到去泡潭水的路,正等着我们呢。  <BR> &nbsp;&nbsp;&nbsp;“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在这里,也不知贴切否?  <BR> &nbsp;&nbsp;&nbsp;&nbsp;凉,就是说冷也不为过。除了天马与昆虫同游,我们都只不过泡了脚而已。  <BR> &nbsp;&nbsp;&nbsp;&nbsp;直泡得脚抽筋,才作罢,今天的关键词:抽筋。  <BR> &nbsp;&nbsp;&nbsp;&nbsp;带着疲惫后的满足,带着一身的凉爽下山了,驱车返回连平。  <BR> &nbsp;&nbsp;&nbsp;&nbsp;再次遇到郑师傅,还真是有缘,下车寒暄,致谢,再见。  <BR> &nbsp;&nbsp;&nbsp;&nbsp; <BR> &nbsp;&nbsp;&nbsp;&nbsp;大布河边,青山脚下,夕阳的余辉里,大伙儿围坐在小凉棚里的圆桌边,食罢丰盛的晚宴,眯着眼听着车载CD一路高歌回深圳。  <BR>  <BR> &nbsp;&nbsp;&nbsp;&nbsp;还是龙岗同乐高速路口,为避免再从市内奔波回来,心甘情愿从高速路走下去,以往总是我一个,今天有阿都在,有人陪,无论多晚我都不怕。  <BR>  <BR> &nbsp;&nbsp;&nbsp;&nbsp;回到葵涌,正赶得及一场大雨,为了充分利用带出来的行头,背包罩,雨衣,全用上,一到家,雨就停了。我知道,这一次我收获的绝不仅仅是一堆脏衣服。
发表于 2005-7-13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广东千米山峰-------风吹蝴蝶穿越登顶线路

老伊动作真快,比我抢先一步上传资料了..哈哈.不愧是主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山友户外网

GMT+8, 2024-12-22 10:48 , Processed in 0.15920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